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即將拉開帷幕,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國烏鎮(zhèn)。
這些年,烏鎮(zhèn)因“網”而變。這座古典雅致與現代氣息巧妙融合的江南古鎮(zhèn),已逐漸演化為世界觀測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實踐的重要觀測點。
以此為軸心,互聯網技術的光芒以前所未有的速率向四周輻射蔓延。從溝通方式到購物習慣,從工作模式到娛樂消遣……一系列智慧生活新范式正鋪陳開來。
數字讓生活更美好
世界互聯網大會給烏鎮(zhèn)帶來了什么?“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6歲的胡暉奶奶如此回答。
在眾多“數字化融入”的老年群體中,胡暉堪稱“非典型樣本”。自2014年擁有首臺智能手機起,她便踏上了數字化生活的征程。聊天、購物、直播、學習舞蹈、創(chuàng)作短視頻……通過互聯網,胡暉掌握了各種技能?!艾F在有什么事情我都能在手機上辦,很少為了辦事而特意出門了。”
“觸”網后,胡暉對一切新鮮事展現出強烈的探索欲。2020年,當烏鎮(zhèn)實現5G全覆蓋,胡暉立馬換上了帶5G功能的智能手機。不久前,烏鎮(zhèn)智能養(yǎng)老服務中心正式啟用,胡暉也第一時間約上好姐妹前往體驗。
一整面智能顯示屏實時展示各樓棟、樓層及入住老人的動態(tài)信息,床頭配備的毫米波雷達技術持續(xù)監(jiān)測老人生命體征,智能交互屏幕則實現“一聲令下”電視、電燈、窗簾等自動開關……面對滿目智能養(yǎng)老設備,胡暉感慨:“以前想都不敢想。哪里是養(yǎng)老,這是享老!”
放眼烏鎮(zhèn)乃至整個浙江,與胡暉有同樣感受的居民數不勝數。之江大地見證了許多智能技術從萌芽到成熟、從概念到普及,最終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故事。
在烏鎮(zhèn)鎮(zhèn)的百度阿波羅公園,無人駕駛轎車早已投入使用。用戶通過“蘿卜快跑”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設定起始點與目的地后,即可快速召喚一輛白色無人駕駛車輛。乘客在車內觸控屏幕上確認行程后,車輛將自主啟動并按照預設路線行駛,全程幾乎無需人工干預。
杭州西湖區(qū)文三數字生活街區(qū)“紫氣東來·數智餐廳”內,一排外形類似冰箱的烹飪機器人正高效地為顧客烹制各式佳肴。無論是蔥姜炒蟹、湖南小炒肉還是奧爾良雞翅,憑借龐大的菜譜數據庫支持,這些“機器人廚師”都能輕松駕馭。
從胡暉的“享老”生活,到無人駕駛轎車的便捷出行,再到數智餐廳里烹飪機器人的創(chuàng)新服務,每一項技術的應用都是互聯網發(fā)展惠及民生的生動場景。在浙江,“數字”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碼,更象征著讓每一個人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便捷高效的力量。
科技讓城市更智慧
早上7時,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何天勐和他的同事們準點端坐于電腦前,正值早高峰,他們打開杭州交警道路速度管控系統(tǒng),實時監(jiān)控城市主要干道的車流速度和流量,以便不時優(yōu)化“綠波帶”的通行情況。
何為“綠波帶”?通俗來講,是指通過對道路各交叉口信號燈啟動時間差的精密設計,讓“一路綠燈”成為現實。
杭州的“綠波帶”誕生于2000年前后,彼時正值互聯網初步發(fā)展階段,盡管交通復雜度尚不及當前,杭州交警部門率先嘗試運用科技手段優(yōu)化交通信號控制,各類交通運行情況監(jiān)測、操作系統(tǒng)應運而生。
何天勐告訴記者,直至2020年前,“綠波帶”的設置仍高度依賴人工操作,包括道路長度的精確測量、車速與所需時間差的細致計算,以及信號燈控制系統(tǒng)代碼的修改,建成后還需根據不同時間的車流量情況進行調整優(yōu)化,這一過程不僅耗時費力,且要求極高的專業(yè)技能,因此“綠波帶”的建設、監(jiān)測、優(yōu)化難度大。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與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傳統(tǒng)“綠波帶”系統(tǒng)依托“杭州城市大腦”“杭州交警道路速度智能管理系統(tǒng)”及“綠波平臺”實現了智能化升級,“智慧綠波”由此啟航。
“系統(tǒng)不僅能夠自動收集主要路段運行信息,實時預警異常,操作流程也變得很簡單,在控制系統(tǒng)上點一點就能調整信號燈配時、可變車道導向等參數,方便無門檻?!焙翁燠抡f。截至目前,杭州市已成功部署320條“綠波帶”,總長達470公里,覆蓋了城市45%的道路網絡?!熬G波帶”助力了杭州市主城區(qū)干道均速由2019年前的23公里/小時提升至27公里/小時。
“綠波帶”的誕生與升級,是互聯網技術賦能城市治理的一個典型案例。11月15日,烏鎮(zhèn)首條“智慧”公路——互聯網大道正式投入使用,這也意味著在浙江科技與公路的交融將更加深入。
這些年,浙江乘著烏鎮(zhèn)峰會的東風,全面推進實施數字化改革、數字經濟創(chuàng)新提質“一號發(fā)展工程”等重大部署,形成了一系列因網而生、因網而興的便民、惠民、利民舉措。
一方面,浙江為城市裝上數字“大腦”,推動城市治理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重塑城市的管理方式、服務模式和生活形態(tài)。另一方面,依托“浙里辦”“民呼我為”等數字化服務平臺,實現了“高效辦成一件事”的目標,讓民眾辦事只需跑一次或不用跑。
在互聯網技術的驅動下,浙江各地城市治理效率與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一個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公平化的社會管理體系正在逐步成型。
智能網聯讓生活更精彩
2024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是網絡強國戰(zhàn)略目標提出10周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zhèn)峰會正式開啟“下一個十年”新篇章,站在新起點上,我們不禁深思:未來,互聯網將帶著我們走向何方?
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浙江省信息化發(fā)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陳疇鏞看來,未來十年,智能化將是互聯網技術發(fā)展最顯著且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智能家居、智慧醫(yī)療、智慧養(yǎng)老、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領域將成為這一趨勢的主要體現。
比如,醫(yī)療領域,通過大數據分析,醫(yī)生可以更準確地診斷疾病,并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智慧養(yǎng)老則通過機器人護理員,在對老年人日常生活進行全方位照顧的同時滿足其陪伴需要;教育層面,可通過人工智能輔助教學,使得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交通出行方面,智能網聯汽車正在快速走進我們的生活……
除了當前已初露鋒芒的智能化應用領域,陳疇鏞預測,不久后,人工智能將在滿足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發(fā)揮顯著作用,使數字文化產業(yè)大放異彩。如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將廣泛應用于游戲、影視、短視頻中,使《頭號玩家》式的沉浸體驗成為現實。
總體而言,未來十年,智能化將作為互聯網技術發(fā)展的主導方向,深刻重塑我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日益深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數據隱私與安全、技術倫理、數字鴻溝以及勞動和就業(yè)結構影響等問題,使公眾對人工智能的接受度產生疑慮。
面對這些困境,陳疇鏞認為,政府、企業(yè)和公眾需共同應對:政府應提升治理與監(jiān)管能力;企業(yè)應增強技術開發(fā)應用的安全性和穩(wěn)健性,保障數據安全;公眾則需提升數字素養(yǎng)、加強風險防范能力。
“既要抓住機遇加快創(chuàng)新發(fā)展,又要立足需求穩(wěn)扎穩(wěn)打。智能技術創(chuàng)新和應用場景應始終圍繞民眾實際需求展開,通過創(chuàng)造機會讓公眾了解、接受、適應并最終擁抱新技術。”陳疇鏞相信,技術的發(fā)展之“度”便在“人本”之中。
無論如何,互聯網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把握機遇,克服困難,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